“莲庄画语--当代中国艺术家于莲作品展暨研讨会”12月10日下午在北京草场地奕七艺术空间举行。
美术批评家、独立策展人杨维民教授主持学术研讨会,特邀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导王端廷先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导张敢先生、美术杂志编审副主编盛葳先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于洋先生、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葛玉君先生、今日美术馆晏燕副馆长分别在线下线上发言,从多角度系统评说了于莲三年来创作的“画说庄子”等系列艺术作品。
作品展暨研讨会现场图片
“于莲尝试用油画的语言表现中国的老庄哲学是特别令人感动的事情,而且她的呈现方式以一种看上去很稚拙的表现,让画面非常生动,而且有志趣在,这恰恰能够符合以寓言的形式传达思想的意境。”
--张敢
以下是张敢先生的评论发言:
非常感谢老杨的邀请,也感谢于莲老师的邀请,画册我收到了,包括之前看到了文章里的链接,在电脑里看到的图像。
我觉得看到的第一印象还是很新鲜的,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去表现,如何在当代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很多人有不同的理解。我觉得在中国画里面对这种表达更多,因为中国画本身自身有一些特点。比如说中国画的留白,可以把一些空灵的意境很自然的表达出来,但是油画创作的时候面临很多问题,比如说油画的背景,不像过去传统那样铺满,但是留白的痕迹给大家想象的空间更加的丰富、更加全面。
于莲作品|《秋水》布面油画,140*200cm|创作于2022年
但是我觉得于莲通过绘画很好的尝试解决了这个问题。比如她对色彩的使用,在色彩里面,在一个同色系里面有一个微妙的变化,空间既不是一个西方的空间,也不是一个传统中国画的空间。我觉得这样一种表现、感觉,让这个画本身首先以一种非常轻松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
于莲作品|《井底之蛙》布面油画,60*77cm|创作于2021年
进而我们关注她的主题的时候发现原来她谈的问题跟我们中国传统哲学相关。其实庄子很多思想以寓言的形式呈现,这个寓言看着很轻松,但是讲的是很深刻的道理,所以像庄子系列的,大家可以想象庄子在他《逍遥游》里面谈到的鲲鹏展翅的效果,在这里面她把鲲鹏和山水之间的关系表达的非常的有韵味。这是非常难得的。
于莲作品|《鲲鹏之变》布面油画,170*300cm|创作于2020年
我觉得庄子的学说在中国的文化里面一直非常有生命力的,我只做西方美术史,但是一直对中国传统的文化感兴趣,看到汉代的时候,大部分人对老庄思想非常推崇,老庄哲学一直延续在中国人的血脉里面。于莲尝试用油画的语言表现中国的老庄哲学是特别令人感动的事情,而且她的呈现方式以一种看上去很稚拙的表现,让画面非常生动,而且有志趣在,这恰恰能够符合以一种,某种意义上讲以一种寓言的形式传达思想的意境。
“这个整体来讲,她(于莲绘画)的色彩非常吸引我,用了很多明亮、纯粹的色彩表现……于莲通过这个颜色给我们呈现多彩的世界,这种多彩的世界既有思想又有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受、一种表达。”
--张敢
这个整体来讲,她的色彩非常吸引我,用了很多明亮、纯粹的色彩表现,这个在中国的传统绘画里面,以前往往文人画对色彩偏忽视或者有意识的压制色彩的表现,认为墨分五色就可以。于莲通过这个颜色给我们呈现多彩的世界,这种多彩的世界既有思想又有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受、一种表达。
于莲作品|《人间世》布面油画,200*260cm|创作于2021年
今天我们可以看得到汉代,这种想象力我觉得特别有意思,我不知道于莲是否关注中国的墓室壁画,汉代的墓室壁画特别的有想象力,特别的带有浪漫主义色彩,那些想象超乎寻常的。我觉得将来于莲在创作的时候可以借鉴一些,我觉得这跟你的很像,但是他的更丰富一些,你的更单纯,我觉得两者如果结合一下,借鉴一下,包括他的造型语言特别有意思,特别生动,但是唯一的问题就是色彩的表现稍欠缺。
于莲作品|《藏舟于山》布面油画,80*100cm|创作于2021年
包括像汉代的永城汉墓里也有色彩,这个意义上讲,我觉得于莲可以借鉴中国传统的语言。我觉得中西方艺术之间是相通的,并不是完全的对立的,表面上看着用的材料不同,这边用油彩,那边用毛笔、宣纸,我觉得内在的追求中西方是相似的,于莲可以借鉴中国传统的墓室壁画,包括国画的形象,包括漆画,古代漆奁的装饰,那些非常有韵味的,而且恰恰那个时候,其实老庄思想在中国的汉代的墓室壁画里面体现的非常充分。可以给你启发,我觉得本身非常有意思,如果可以结合一下,跟传统的元素之间,造型、构图之间,我觉得你这里面的确有这些元素在,如果我觉得再多一些是不是会更加生动。
“佛像给我们呈现出一种形式,里面既有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内涵,同时又是一个非常美的形式,通过这样的方式表现,跳出宗教的藩篱。其实宗教本身带有排他性,但是我觉得美是没有排他性的。”
--张敢
我觉得艺术创作也是艺术家个人的表达,这种状态是对世界的理解,对一种传统文化的理解,我对于莲不太熟,但是本身不熟有不熟的好处,不熟(的作品)拿过来看是特别主观的感受。
于莲作品|《我不是佛像-1》布面油画,80*100cm|创作于2021年
我觉得《庄子》系列,还有《我不是佛像》的系列非常有趣。其实《我不是佛像》的这个系列反映出你对宗教的理解,佛教造像一方面是一个信仰的对象,但是其实也不完全是一个偶像,中国的佛教里面大家是反对偶像的。在传统里面有很多这样的故事,一个老和尚带着小和尚,他们俩在寺庙里面很寒冷的时候,老和尚说干脆把佛像劈掉烧火吧,小和尚说怎么能烧火呢。佛像就是偶像而已,不重要,那个东西就可以烧火能取暖。包括僧人本身对这个佛像的造像并不是以偶像崇拜的对象来看,是后来被人们偶像化。
于莲作品|《我不是佛像-2》
布面油画,直径80cm|创作于2021年
我觉得到了于莲这里,以非常大胆的方式跳出来,佛像给我们呈现出一种形式,里面既有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内涵,同时又是一个非常美的形式,通过这样的方式表现,跳出宗教的藩篱。其实宗教本身带有排他性,但是我觉得美是没有排他性的。所以当年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时候,他谈的就是这样一个艺术美的问题。所以我觉得这个系列也非常有意思。
于莲作品|《万物-10》布面油画,直径80cm|创作于2022年
《生长》系列,我觉得《万物》《生长》《万物生》系列,我觉得那些部分也很有意思,但是我觉得中间那个“一”在中间显得特别突兀,怎么把它泛化一下,包括流淌的色彩的感觉,再丰富一点。因为前面你有形的讲,稚拙特别容易,非常好,但是在抽象的时候,语言的丰富性更能够把你想表达的东西能够传达的更清晰一些。我觉得“一”在中间显得特别生硬,我个人感觉,是不是怎么再处理一下,能够更好。那个《笑笑》系列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看了一个非常轻松的自画像似的状态,在这个里面包含了很多,防疫很现实的内容在里面,非常能够跟这个时代贴合。
于莲作品|《万物生-9》布面丙烯综合材料,80*100cm|创作于2022年
我觉得这几个系列摆出艺术家她从对文化的思考到对现实生活的关注的这么一个视角。我不认为艺术一定要高深到进行哲学上的阐释,其实本身它就是哲学,它就是一种人生哲学,就是她的人生的态度,只不过她用图像表达,而不是用文字表达。
这个是留给理论家需要表达的问题,怎么把艺术家非常执着、真诚的想法通过艺术的语言呈现出来。所以我觉得于莲的绘画还是很生动、有趣的,而且从里面附的图片里面可以看出来,于莲是在非常投入、非常享受的创作过程的状态里面进行创作的,未来还是很期许于莲在几个系列上面有更多的作品的创作。
要是能看原作我的感受更多一些,只是看画册特别匆忙,很抱歉可能谈的不够深入,不能特别的切中主题,期待将来有机会和于莲在线下交流,理解她的创作状态,可能我们会对于莲的绘画有新的认识。
人物介绍 PROFILE
张敢 Zhang Gan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首届国际当代材料艺术双年展总策展人、《清华美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欧洲文艺复兴美术、西方基督教美术、西方现当代美术和中国当代美术批评。代表著作有《绘画的胜利?美国的胜利?--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研究》《欧洲19世纪美术》《外国美术史简编》等。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在北京798侨社画廊举办《我喜爱的世界--张敢绘画展》。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