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于莲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动态】于莲:艺术的七年之痒

2022-06-29 14:06:18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
A-A+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png/202206/902de278c94b9078eadc4318305ae13e.png

于莲

摄影:Terrence

  自从今年五月份疫情以来,70后艺术家于莲已经整整两个月没出“村”了。

  北京草场地国际艺术村是个安静的地方,墨斋画廊、泰勒画廊、泰康空间、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等知名艺术机构都静静的坐落在这里,不远处就是热闹的798艺术区。相比798的人头攒动,这里弃除了当代艺术的喧嚣和距离感,更像一个融在都市中的农村社区,人们有条不紊的生活着,就像那些展览和艺术家一样,章节分明,井然有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png/202206/ccb4aa42a7958e9362c7d24707b6a715.png

北京草场地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纵使是疫情来了,这里也沉着许多。艺术家于莲两个月不出门,在草场地的街道做核酸、屯菜,如她所说“有更多的时间闭关”。油画创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人们大都是带着结果的心理和视觉经验去审视、观看这个过程,而经过两个月的孕育,有些完成的、未完成的、还可以完成得更好的作品出现在于莲工作室的时候,我们大概能够知道闭关时候的艺术家,都思考了些什么:她创作了十六幅“疫情系列”的油画作品,完成了近二十件雕塑的上色,为“庄子读解”系列创作了七篇《画说庄子》。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png/202206/e15edbfa2f2ee84dd920e53d2928bf88.png

于莲作品|《smile》

布面油画,60*60cm|创作于2022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png/202206/fb2704895cee266cff3f4bf228daeb4d.png

于莲作品|《解封》

布面油画,60*77cm|创作于2022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png/202206/a43a33a1f9844dc74769795273198c84.png

于莲在为《我不是佛像》系列雕塑上色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png/202206/1f66dcc2fd5e6de7f5460cdb22fbf9ec.png

于莲作品|《大宗师》

布面油画,200*270cm|创作于2022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png/202206/38d36b0b01dbf01e7c6174aa3111ddb2.png

于莲作品|《应帝王》

布面油画,200*270cm|创作于2022年

更多作品见: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画说庄子》合集及参考书名录

  与庄子为伴,大概不存在孤独和惶恐,庄子在《人间世》中有一句话“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能看得出来,与庄子为伴的当代人,大都有着一种被治愈的“安之若命”的心态,安静、豁达、知性、安之若素、井然有序……

  值得一提的是,从建立多家公司的企业家到“艺术素人”,已经七年了。她没有正统学过画画,用学院的分级理论和艺术史语境去解读,大概是无意义的。她只是在寻找精神的吐露,吸取传统的养分,思考、转化,用当代人的视角去表达。这种“表达”已经持续了第七年。

  疫情隔离久了,人都会着急,何况七年的“艺术创作”呢?婚姻有七年之痒,痒的是那个闲的人,一直忙碌的那个没有“痒”。在艺术的道路上,于莲一直在忙碌,她在用艺术和社会同频。作为70后的女性原生艺术家,她的能量从何而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png/202206/a227b8e4482c49285c42a9b7c5897d94.png

于莲在绘制《画说庄子》系列油画之《逍遥游》

(采访Q-桑佩  Y-于莲,2022年6月23日于草场地于莲工作室)

生活在继续,艺术就在继续

  Q:现在绘画生涯进入第七个年头,你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存在 7 年之痒吗?

  Y:我觉得是不存在的。

  我以非专业的起步方式开启了画画这条道路,不以它谋生,也不是在专业的训练当中去画。

  最开始画画只是我表达情绪的出口。偶然的关系,拾起了画笔,那种在色彩斑斓的世界里自由驰骋的状态,让我忘记了生活和工作中的压抑。我沉浸在自由挥洒的快乐里,忽然觉得这是件很美妙的事情,“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庄子·刻意》),不去人为的为自己设定必须要做的事情,不为自己设定更多期待的时候,反而能更为轻松从容的面对世事的无常,这大概就是庄子所说的逍遥的本质:无所待。

  所以,起步真的是生活中的一个很偶然的缘起,自然发生。这几年画画的过程,也都是跟我自己的日常生活、感悟、思考息息相关。于我而言,生活在继续,艺术就在继续,七年,十七年,都是一样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png/202206/cd53b40a9b86465dc1bf7c32556ee7f3.png

于莲作品|《安知鱼之乐》

布面油画,60*77cm|创作于2021年

  Q:怎么决定每天创作的内容、方向?

  Y:拿我的作品来打比方吧!比如最近在画的有关疫情的系列作品,它就是我在这段时间里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对当下疫情的记录、思考。

  在这七年里,有时我也会下意识的设置一些绘画的主题。比如说“庄子系列”的创作,虽然给自己设置了这个大的主题,但实际上也是因为自己的喜好而来的。因为我喜欢庄子,庄子的哲学不仅是我的绘画内容,也是治愈自己的良药。我研究过《庄子》内、外、杂篇的原文,以及大量研究庄子的书籍、资料,去看百家之言。无形当中,庄子的哲学和里面的寓言故事就对我个人的生活形成了很多启发,所以就产生了“庄子系列”。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png/202206/ed896aab3ddc392dffc7e54405d71976.png

于莲作品|《无用的大葫芦》

布面油画,60*60cm|创作于2020年

  七年以来,从最开始非常情绪化的创作方式,完完全全随着自己每一天的心情和当时当下的感受、想法去做外在的表达和呈现,到现在的体系化创作,区别就是它不再是零散的个人感受而发的作品,但根源仍然是跟我的生活和个人喜好。我觉得用庄子的话,一开始就是“无所待”的状态,没有什么期待,没有什么目标,没有什么愿景,画画就是自己工作时间之外的爱好,放松和兴趣,直到占用的时间越来越多,越来越成为生活的全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png/202206/eb180bf86eb5ccfc9bb93023d460f400.png

于莲作品|《我不是羊》

布面油画,60*77cm|创作于2022年

对艺术了解深入,自己的目标就会更清晰

  Q:画画就是你的生活,你创作的灵感源自自身的感受而非外界。那创作当中存在倦怠期吗?

  Y:对,如果依靠外界的东西,你需要一直去寻找新的灵感,新的缪斯;但是依靠自己,只要我的思想和精神世界没有停止,创作就不会停止。

  所有的作品都来自于我内在的精神世界受到的触动,只不过是通过绘画的这种表现形式,由内而外把它表达出来了,其实这应该也是所有艺术作品产生的过程。我确实对外在的依赖很少,从这个层面来说,对我而言也不存在什么“七年之痒”。画画这件事没有坚持和不坚持这一说,还是回到之前的起因,因为我没有设定过目标或者明确要达到的程度。当你没有目标的时候,就无从谈坚持。如果我有一个目标,我要千方百计地去实现它,我需要去克服一切困难,咬紧牙关的去“坚持”。但是画画是一种表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png/202206/6cfb250c30ec69f6147ce8c82ca87d6c.png

于莲作品|《居家》

布面油画,60*77cm|创作于2022年

  当然,我在画画的过程中也会碰到困难,这个困难具体体现在哪?比如说我今天要画庄子的《逍遥游》,在画的过程中,画面的呈现我不是特别满意,它跟我内在的想表达出来的画面不一致。但这是因为我的技术水平或者说我的手眼并不能跟思想同步而产生的差距,有的时候这是会让我觉得焦虑的一个地方。

  在这个时候存在两个选择,要么就此打住,放弃这件事情算了:我想象的很好,我脑子里是有这个画面的,但是我很难达到我想象的那个画面;除了放弃,还有个选择就是再坚持一下,再想想办法去实现它,或者说慢慢磨练自己这方面技巧,用一些更好的表达方式。这可以说是艺术上的追求,想让作品更好,更能达到理想的状态,但是一时达到不了的话,现实中就会有落差。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png/202206/fef3e57c01a4a412e7420530debeca23.png

于莲作品|《逍遥游》

布面油画,200*260cm|创作于2021年

  Q:谈谈通过这六七年的艺术创作,对艺术的理解有什么变化?

  Y:对艺术的理解……对我来说,这是一个由不确定到确定的过程。

  最开始我并没有把自己日常性的创作当作是艺术创作,或者说专业的艺术创作。时间长了之后,随着对艺术领域逐渐深入的学习和了解,我慢慢的由之前的不确定,甚至其实也不是很关心它是不是艺术创作,到现在很确定,我目前日常在进行的这个事情,就是艺术创作和产生的过程。它就是我内在思想或者精神的呈现方式。那我就要有所追求,我如何能够表达得更清晰、更准确,如何表达得更集中。

  这是我对艺术认知的过程,之前是漫无目的,没有具体要求、没有自我要求的表达,完全是自发的、随性的。对艺术的了解逐渐深入之后,对自己的要求、个人的目标就会更清晰。

  我觉得这不一定是一种进步,只能说表达方式会有所差别。我不觉得之前的就是不好的,或者现在就是更好的艺术表达。现在更聚焦一些。之前是比较零散的思绪碎片,它是有很多点的。而现在,我会把之前这些散落的点,更集中在一个方向上,去做集中、深入的表达。

  对现在来说,如何能够更好地表达,如何能够表达的更加精确、精彩,更加集中,这个应该是我目前唯一的目标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png/202206/c3282c0b1a542c2e3494d1fb050b9977.png

于莲作品|《人间世》

布面油画,200*260cm|创作于2021年

艺术是内心的修道场

  Q: 画迹也是心迹,对艺术认知的变化,也与自己的生活和心境有关吗?

  Y:对,内心肯定也是有变化的。

  比如说之前自己会同时做很多事情,每天的时间和精力是分散的,会思考公司怎么运营,团队怎么搭建,企业管理的目标怎么去设定和实现。还有家庭生活、孩子的教育等方方面面,这些扑面而来的时候,你都要去面对,需要去完成。

  慢慢的我发现,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得那么尽善尽美。当意识到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之后,就要有取舍,就要有侧重点。“有舍有得”,那你要舍弃什么?舍得,意味着你在另一方面,它就是得到了。其实根本不需要你去设定你要“得”什么,你只要确定了你要“舍”什么,你“得”的那个方面,它自然会显现。

  所以,我自己在生活和思想上的变化,肯定也会在绘画中有所体现。不断去思考“什么是你最看重的”,它就会逐渐的集中起来。到现在为止,我觉得还没有到特别集中的状态,而是在集中的过程当中。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png/202206/afd33be9d4f8fff801d49e7b66928aa5.png

于莲作品|《人间世》

局部布面油画,200*260cm|创作于2021年

  这些思绪其实是在收束归拢的过程中,整个过程也都会体现在我的画上面。原来是散落在一个大的平面上,现在是逐渐的集中,然后向深度去挖掘的一个过程。由面到点,再到纵深,其实也是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庄子《人间世》“颜回心斋”一节,说的就是这样内心摒弃杂念,循序渐进的修心过程,用文中的话说:“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心斋”指的就是我们要有像吃斋一样的平静心态,像我们平常冥想也好,打坐也好,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自己的心能够安静下来。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因为有很多的欲望而很容易变得浮躁。而“心斋”就是让你远离外在的诱惑,转而向内求的一个过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png/202206/5b3a12da1509dff335f88f1174fe8cd0.png

于莲最新作品|《庄子·秋水》

布面油画,140*200cm|创作于2022年

  从这个层面来说,从事艺术创作是一件幸运的事,它像是一个内心的修道场。今天面对世界的不稳定性,疫情、战争、社会竞争内卷等等,借用庄子的那句话“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有太多事情是我们无法左右的,所以,承认自己的渺小和无力,安之若命,这不是消极避世,“深根宁极而待”(《庄子.缮性》)。世界是个大循环,“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总有天时地利回归的时候。

转载自:于莲-公众号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于莲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